五、服务贡献
(一)科技进步
【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针对内蒙古生态草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40多年退化草原修复、人工草地建植和适应性草原放牧和割草技术研究基础,依托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等多个项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草牧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建立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混播草地建植和适应性放牧和打草技术示范区50万亩,产草量平均提高了10%-15%,并保持了较高的土壤碳汇。
(二)经济发展
【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完成了“东乌珠穆沁旗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负责“十四五”林业、草原湿地草地生态保护规划;为国家和自治区退化草地修复试点工作,东乌珠穆沁旗,正蓝旗,多伦作为科技支撑团队牵头单位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上述工作为推进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注重草原修复、建植和利用技术培训,2021年,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观测研究站(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研究基地)所在地,锡林郭勒盟举办了:锡林郭勒盟林草局“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培训班”和锡林郭勒盟盟委党校“旗县资源环境管理培训班”,两场草原管理技术培训讲座会,培训120余人。
(三)文化建设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情况】
基于长期生态学研究积淀,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为载体,指导编制了自然博物馆大森林、大草原、大荒漠、大湿地及绿色内蒙古展厅大纲及相关知识点介绍,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青少年做科普讲座多次;走进校园,通过捐赠植物标本和讲座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进行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知识;开设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神奇的蒙古高原”,借助多媒体等手段,系统阐述蒙古高原草原、荒漠、山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成为学生和公众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优秀资料;基于团队与蒙古国联合开展的蒙古高原生态考察,由内蒙古电视台制作播出了“蒙古高原生态保护”专题节目,在蒙语频道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