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简介】
1. 草原学-草地资源管理与培育
本方向以草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草地资源的管理、合理规划和草地培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3S”技术、先进的野外监测手段等,进行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密切相关的季节畜牧业发展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协调与共同发展问题(如区域范围内农区与牧区在放牧时间与农闲时期的合理协调),以及通过产业之间的合理调整发展经济、减轻草地压力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研究。2)人工草地建植与退化草地恢复改良研究为主要研究问题,恢复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学及生态工程学等领域。以草地资源和草原地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畜牧业为对象,通过退化草地的改良技术研究、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研究、草地放牧与割草技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优质人工植被区划研究及应用生态效率理论指导草地畜牧业生产等方面入手,着重解决目前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草地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和草地畜牧业效率低下问题。
2. 草原学-牧草矿质营养生物学
钙、铁和锌是动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它们的含量是牧草重要的饲用指标。本研究方向在野生牧草资源收集和多样性分析、牧草矿质营养含量测定、高钙铁锌牧草品种鉴定、牧草转录组测序和矿质营养关键基因的鉴定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挖掘饲用价值较高的牧草品种并揭示牧草矿质营养平衡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后续牧草矿质营养遗传改良提供遗传靶位和理论支持。本研究方向已完成羊草、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的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已从中挖掘到钙、铁和锌转运相关候选蛋白编码基因并开展这些基因的功能鉴定工作。已收集野生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品种近千种,筛选到羊草、草甸羊茅、无芒雀麦、沙生冰草、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红豆草等高钙、高铁或高锌优质牧草品种,为草原家畜饲料供给提供参考。
3. 草坪学
立足于天然草地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从雨养型乡土植物的选育入手,培育适宜的草坪品种。内蒙古草原孕育着丰富的物种资源,许多具有抗旱、耐寒的良好特性,从草原植物中选育能够适应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且坪用特征优良的草坪草种,对于草坪栽培、特别是养护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前景。主要研究包括。抗旱或雨养型乡土植物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选择抗旱型乡土地被植物,开展坪用特性和耐旱性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野生坪用草种驯化、育种工作,最终目标是在半干旱地区城市建植抗旱型或雨养型草坪,实现城市草地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以节水灌溉为目标的外来种草坪管理研究:开展草坪需水规律和水分亏缺对草坪植被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探讨供水与植被需水的量化关系以及草坪植被生态用水的形成机理,以便在保证草坪质量和生长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减少灌溉用水量和提高大气降水和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等途径,使灌溉用水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师资队伍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主要师资队伍情况、导师队伍结构和总体规模】
Ⅱ-2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
Ⅱ-2-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
(一)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
专业技术职务 |
合计 |
35岁 及以下 |
36至 45岁 |
46至 55岁 |
56至 60岁 |
61岁 及以上 |
博士学位人数 |
具有境外经历人数 |
博导 人数 |
硕导 人数 |
正高级 |
2 |
|
|
|
2 |
|
2 |
|
1 |
2 |
副高级 |
6 |
|
5 |
|
1 |
|
5 |
|
|
5 |
其他 |
|
|
|
|
|
|
|
|
|
|
总计 |
8 |
|
5 |
|
3 |
|
7 |
|
1 |
6 |
学缘 结构 |
最高学位获得单位(人数最多的5所) |
内蒙古大学 |
日本筑波大学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南京农业大学 |
人数及比例 |
3(42%) |
1(14%) |
1(14%) |
1(14%) |
1(14%) |
生师比 |
在校博士生数 |
|
在校硕士生数 |
21(包含2020毕业6名) |
专任教师生师比 |
|
研究生导师生师比 |
1.67 |
(二)其他教师队伍和教师团队情况(限300字) 填写兼职教师、柔性引进人员、短期人才项目等其他教师队伍和教师团队基本情况。 |
本学位点教师均为内蒙古大学在职专职教师。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①本表填写2021年12月31日的师资队伍基本情况。②专任教师指人事关系在本单位(包括仅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的聘用制人员),且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不含教辅人员、博士后及2021年12月31日前已退休或去世人员;③跨学科人员统计在“主要学科”,不在多个学科重复统计。④所有“年龄”均按周岁统计,下同。⑤“具有境外经历”指在境外机构获得学位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间连续超过10个月。⑥“硕导人数”仅统计评估期内实际指导硕士生的导师人数,不包括“博导”。⑦在校硕士生数统计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9月1日进行学籍注册的全日制研究生,不含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和硕士人员;计算生师比时,博士生数与硕士生数按1.5:1进行折算,如“研究生导师生师比”=(在校博士生数×1.5+在校硕士生数)/(博导人数+硕导人数)
Ⅱ-2-2代表性教师基本情况(限20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不少于1/3) |
学科方向一 |
草地资源管理 |
专任教师数 |
3 |
正高级职称数 |
1 |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技术职务 |
导师 类别 |
最高 学位 |
本单位工作年限 |
年均 课时数 |
主要研究方向 |
是否第一学科 |
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 |
其他情况简介(限50字) |
1 |
宝音陶格涛 |
60 |
正高级 |
博导 |
博士 |
38 |
168 |
草地生态学 |
是 |
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 内蒙古草原学会副理事长 |
“十四五”国家产业(牧草)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
2 |
呼格吉勒图 |
41 |
副高级 |
硕导 |
博士 |
9 |
208 |
草地生态系统管理 |
是 |
|
|
3 |
程云湘 |
44 |
副高级 |
硕导 |
博士 |
2 |
90 |
草地生态学 |
是 |
草业科学青年编委 中国草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牦牛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 |
2020年“草原英才” |
学科方向二 |
草坪学 |
专任教师数 |
1 |
正高级职称数 |
1 |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技术职务 |
导师 类别 |
最高 学位 |
本单位工作年限 |
年均 课时数 |
主要研究方向 |
是否第一学科 |
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 |
其他情况简介(限50字) |
1 |
王艳荣 |
57 |
正高级 |
博导 |
博士 |
35 |
216 |
城市人工草地生态学 |
是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学科方向三 |
草地矿质营养 |
专任教师数 |
3 |
正高级职称数 |
0 |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技术职务 |
导师 类别 |
最高 学位 |
本单位工作年限 |
年均 课时数 |
主要研究方向 |
是否第一学科 |
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 |
其他情况简介(限50字) |
1 |
李冠华 |
37 |
副高级 |
硕导 |
博士 |
7 |
288 |
植物营养学 |
否 |
|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 |
2 |
亢燕 |
39 |
副高级 |
硕导 |
博士 |
6 |
80 |
植物营养学 |
是 |
|
|
3 |
孙永伟 |
37 |
副高级 |
硕导 |
博士 |
4 |
80 |
植物营养学 |
是 |
|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①代表性教师按学科方向填写,学科方向不限于“二级学科”,按本校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填写。②代表性教师应是表Ⅱ-2-1表(一)中界定的“专任教师”,且评估期内在本学科招收过研究生。③跨学科人员评估期内在两个学科均招收过研究生,可在两个学科填写,但应在“是否第一学科”中注明。④“年均课时数”仅统计评估期内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开设并计入学分的各类课程。⑤同一教师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时,最多填写两项。⑥教师在评估期内获得重要荣誉称号、在重要期刊或社会组织担任职务等,可在“其他情况简介”栏中填写。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主要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著作及获奖情况】
2.1新增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项目号) |
主持人 |
项目经费(万元)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1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牧区混播栽培岗位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CARS-34) |
宝音陶格涛 |
55 |
2021.01.01 |
2021.12.31 |
2 |
羊草锌稳态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32060063) |
亢燕 |
35 |
2021.01.01 |
2024.12.31 |
3 |
人工混播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1GG0415) |
宝音陶格涛 |
98 |
2021.05.01 |
2024.05.31 |
4 |
现代牧区草地高效生产与家畜优化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21ZD0044) |
宝音陶格涛 |
20 |
2021.06.01 |
2024.05.31 |
5 |
家庭牧场植被分布特征对家畜行为和分布模式影响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21ZD0044-01-03) |
程云湘 |
20 |
2021.06.01 |
2024.05.31 |
6 |
牧场放牧动态与典型草原健康状况的互作关系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S03032) |
程云湘 |
7 |
2021.01.01 |
2023.12.31 |
7 |
阴山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植被更新复壮研究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课题(2021GG0405) |
呼格吉勒图 |
100 |
2021.01.01 |
2022.12.31 |
2.2 在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项目号) |
主持人 |
项目经费(万元)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1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牧区混播栽培岗位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CARS-34) |
宝音陶格涛 |
350 |
2016.01.01 |
2020.12.31 |
2 |
放牧干扰下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土壤反馈作用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960356) |
陈玲玲 |
40 |
2020.01.01 |
2023.12.31 |
3 |
黄花苜蓿、米氏冰草、西伯利亚羽茅等生态草引种驯化 |
2020-科技兴蒙-草种业技术创新-2 |
宝音陶格涛 |
30 |
2020.04.01 |
2022.12.31 |
4 |
玉米秸秆细胞壁界面抗降解屏障解析及细胞壁伸展蛋白挖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68028) |
李冠华 |
40 |
2020.01.01 |
2024.12.31 |
5 |
液氨解构甜菜渣细胞壁及促进纤维素高效酶解的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68018) |
李冠华 |
40 |
2019.01.01 |
2022.12.31 |
6 |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草原牧草品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0MS03027) |
孙永伟 |
6.5 |
2020.06.01 |
2022.12.31 |
7 |
2020 退化草地(放牧)修复蓝旗 |
自治区试点项目”科技支撑专项经费 |
宝音陶格涛 |
26 |
2020.01.01 |
2023.12.31 |
8 |
2019年退化草地人工种草生态修复 |
科技支撑团队项目 |
宝音陶格涛 |
35 |
2019.10.01 |
2022.10.30 |
9 |
2019退化草地修复项目 |
科技支撑团队项目 |
宝音陶格涛 |
20 |
2019.10.01 |
2022.10.30 |
10 |
2019年度退化草原修复治理 |
科技支撑团队项目 |
宝音陶格涛 |
20.3 |
2019.12.01 |
2022.05.01 |
11 |
2020年“草原英才” |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
程云湘 |
10 |
2020.03.01 |
2022.03.01 |
12 |
放牧干扰下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土壤反馈作用机制研究 |
国家基金 |
陈玲玲 |
40 |
2020.01.01 |
2023.12.01 |
13 |
退化草原生产力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2019GG245) |
呼格吉勒图 |
32 |
2019.11.01 |
2021.12.31 |
3学术成果
Ⅰ论文情况 |
序号 |
论文名称 |
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 |
发表年月 |
刊物名称(卷,期,页码) |
收录类型(分区) |
影响因子 |
内蒙古大学是否为第一署名单位 |
1 |
Effects of mowing regimes on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ta in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
陈玲玲 |
宝音陶格涛 |
2020.10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77:111441 |
SCI(2区) |
5.647 |
是 |
2 |
Characterization of soil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a grazing-tolerant grass species, Stipa breviflora, in the Inner Mongolian desert steppe |
陈玲玲 塞希雅拉 |
宝音陶格涛 陈玲玲 |
2020.09 |
Ecology and Evolution 19: 10607-10618 |
SCI (3区) |
2.392 |
是 |
3 |
Soil fungal networks are more sensitive to grazing exclusion than bacterial networks |
陈玲玲 |
宝音陶格涛 |
2020.09 |
PeerJ 8:e9986 |
SCI (3区) |
2.379 |
是 |
4 |
Metabolomic analyses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cv. ‘Aohan’) reproductive organs under boron deficiency and surplus conditions |
陈玲玲 |
毛培胜 |
2020.10 |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2: 111011) |
SCI(2区) |
4.872 |
是 |
5 |
Long-term effects of restoration measures on soil C and C: nutrient ratios in asemiarid steppe |
杨兆平 宝音陶格涛 |
李永宏 |
2020.05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53: 105913) |
SCI (3区) |
3.512 |
否 |
6 |
Physiology of Leymus chinensis under seasonal graz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grazing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
宋梁园 |
龚吉蕊 宝音陶格涛 |
2020.06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71: 110984) |
SCI(2区) |
5.647 |
否 |
7 |
Rapid loss of leguminous species in the semi-aridgrasslands of norther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and mowing from 1982 to 2011 |
徐勃、呼格吉勒图 |
刘志英 |
2020.11 |
Journal of Arid Land(12,5,752–765) |
SCI(3区) |
1.899 |
是 |
8 |
Plant production decreases whereas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in response to the decrease of mowing stubble height |
杨兆平、呼格吉勒图 |
李永宏 |
2020.01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53) |
2区 |
5.647 |
是 |
9 |
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原羊草功能性状的影响 |
孙佳慧 |
宝音陶格涛 |
2020.09 |
生态环境学报(29,9, 1738-1744) |
CSCD |
2.667 |
是 |
10 |
|
|
|
|
|
|
|
|
11 |
Responses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to soil disturbance in a degraded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China |
陈玲玲 |
陈玲玲,宝音陶格涛 |
2021.09 |
Soil & Tillage Research,213:105112 |
SCI(一区TOP) |
5.374 |
是 |
12 |
Effects of grazing and mowing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and their stoichiometry (C: N: P)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 China. |
陈玲玲 |
陈玲玲,宝音陶格涛 |
2021.11 |
Catena 206:105507 |
SCI(一区TOP) |
5.198 |
是 |
13 |
Plant and soil properties mediate the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moderate grazing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
陈玲玲 许宏斌 |
陈玲玲,宝音陶格涛 |
2021.04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84: 112005 |
SCI(二区TOP) |
6.789 |
是 |
14 |
Effects of mowing regimes on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ta in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
陈玲玲 |
宝音陶格涛 呼格吉勒图 |
2021.01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77: 111441 |
SCI(二区TOP) |
6.789 |
是 |
15 |
Grassl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alter soil methane uptake by changing community phylogenetic structure and soil properties |
刘志英 |
宝音陶格涛 |
2021.12 |
Ecologicalindicators(133,108368) |
SCI(二区) |
4.958 |
是 |
16 |
长期不同刈割制度对典型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张天宇 |
刘志英 |
2021.11 |
中国草地学报 |
CSCD |
1.874 |
是 |
17 |
放牧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 |
杨晨晨 |
潮洛濛 |
2021.10 |
中国草地学报, 2021,43(5): 58-66 |
CSCD |
1.874 |
是 |
18 |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糙隐子草 功能性状的影响 |
吴思雨 |
许宏斌 |
2021.02 |
应用生态学报,32,2,392-398 |
CSCD |
3.893 |
是 |
19 |
Effects of mowing regimes on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ta in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
Lingling Chen |
TaogetaoBaoyin, HugjiltuMinggagud |
2021.10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77 |
SCI(1区) |
6.789 |
是 |
20 2 |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cell wall interfac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complex recalcitrance of corn straw |
王玉芬 |
李冠华 |
2021.7 |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
SCI(2区) |
6.0 |
是 |
21 |
Chemical variation in cell wall of sugar beet pulp caused by aqueous ammonia pretreatment influence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of cellulose |
李冠华 |
苑琳 |
2020.6 |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
SCI(Ⅰ区) |
4.5 |
是 |
22 |
羊草锌转运蛋白LcZNE1功能的鉴定 |
亢燕 |
祁智 |
2021.8 |
中国草地学报 |
CSCD |
1.874 |
是 |
说明:1. 本表填写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被SCI、SSCI、EI、CPCI、CSSCI、CSCD-C、CSCD-E、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含网络在线发表)。
2.“收录类型”填写“SCI、SSCI、EI、CSSCI、CSCD-C、CSCD-E、中文核心”等,若某篇论文同时被多个数据库收录,“收录类型”栏中仅选择其中一种填写。在线发表的论文可以统计在内,收录类型可随刊源确定。
3.“单位署名情况”限填“第一作者单位、通讯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同等贡献(仅限按惯例所有作者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或论文中明确标明所有作者同等贡献的情况)”;同一作者标注多个单位的,只计第一单位。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情况】
Ⅱ-3支撑平台与重大仪器设备 |
Ⅱ-3-1支撑平台 |
(一)国家级平台 |
序号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 年度 |
参与单 位情况 |
参与学 科情况 |
评估 情况 |
1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二)教育部平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序号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 年度 |
参与单 位情况 |
参与学 科情况 |
评估 情况 |
1 |
教育部野外研究站 |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观测研究站 |
2019 |
1(1) |
2(20%) |
合格 |
2 |
|
|
|
|
|
|
… |
|
|
|
|
|
|
(三)其他代表性支撑平台(限5项) |
序号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 年度 |
参与单 位情况 |
参与学 科情况 |
评估 情况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说明:①本表填写2020年12月31日前获批的支撑平台,文件中列出的各“依托单位/组建单位/所属单位/承建单位”均可填写;同一实验室、基地、中心有多重冠名的,只填写一次。②表(一)限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不含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③表(二)限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④表(三)中填写5项其他代表性支撑平台(如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⑤“评估情况”填写平台管理部门最近组织的一次评估结果(评估时间不限于评估期内,未开展的填写
(五)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内蒙古大学奖助体系完备。本学位点奖学金种类包括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乌兰夫奖学金、乌可力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10余种,每年评选一次,凡取得我校正式学籍,已如期注册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均有资格申请。助学金发放对象为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和国家计划内定向的公费研究生。
为保证研究生奖学金公平、公正,学校设立奖学金管理委员会,学院设立奖学金评审小组,学位点设立奖学金评定小组,集中负责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评选过程中,要求申请者提出申请,由学校研究生工作部公示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