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6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04-30  点击:[]

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领域及特色

【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领域及特色简介】

主要培养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理论与实践、民族文化传播。

1)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开展民族地区舆情研究、区域形象传播研究,关注民族地区传媒产业发展趋势,探索数字传播语境下媒体的社会动员机制,关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带来的社会变化,将数字传播的理论成果与内蒙古地区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从社会治理、文化传播等方面研究传播科技与民族地区社会变革的关系。

2)新闻理论与实践

以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传媒业转型发展为研究对象,围绕民族地区传媒业发展策略、民族地区舆情研究与媒体舆论引导、民族地区媒介生态与新闻传播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等问题,开展学术研究。

3)民族文化传播

以民族文化传播为研究视角,对民族地区印刷出版事业进行全面梳理,对蒙古族传播观念进行系统总结,为汉蒙媒体的语言互译提供学术规范,为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提供独特见解,形成的系列成果在民族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在传播学研究中特色鲜明,不可替代。

(二)师资队伍

【骨干教师及师资队伍规模、结构情况,导师队伍结构和总体规模、专任教师及行业教师情况】

本学位点师资队伍由学界教师和业界教师共同构成。学界教师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职教师;业界教师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主流媒体,包括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等媒体单位和媒体管理机构。70名专、兼职教师中,40 人有媒体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占教师总数的 64%。师资队伍中,学界专职教师40人,占导师人数的57%;业界兼职教师30人,占教师人数的43%。校内教师陆续通过媒体挂职、媒体实习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业界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关于师德师风及研究生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专门培训。

学界教师中教授共有8人,占学界教师人数的20%,副教授8人,占学界教师人数的20%。中级职称24人,占教师人数的60%。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基本拥有博士学位。此外,聘请的业界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

师资队伍中,学界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26人,占学界教师人数的65%;硕士学位的10人,占学界导师人数的25%。学界教师中,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55岁以下教师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多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等。师资队伍中,硕士导师22人。

业界教师都是业务能力突出、担任管理职务的资深媒体人,整体年龄在50岁左右,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业界导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新闻院校。业界导师都是知名媒体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我区乃至全国媒体行业中拥有较高知名度。业界导师业务素质较强,大部分主持过行业重要项目。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主要应用性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著作及获奖情况】

本学位点围绕新媒体与内蒙古地区社会发展、媒介融合与地方传媒发展、民族地区形象传播、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研判、内蒙古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数字出版研究等领域展开学术研究。2021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2021年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2部,教师获得国内外奖项3项。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形成了从教育部、国家民委到校级的不同级别的科研训练平台,如2020年国家民委批准的蒙古国国情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内蒙古中心合作成立“大数据舆情智库暨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政务新媒体学院内蒙古分院”,与腾讯公司合作建立“企鹅新媒体学院内蒙古分院”,与内蒙古日报社合建了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内蒙古媒体融合研究中心”,这些平台既是实训基地,也为研究生学术训练中的数据获取、论文写作等提供了支持。

(五)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本学位点根据《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工作管理手册》《内蒙古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奖助学金评审要求》,结合本学位点实际,制定了《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意见》等多项管理制度。

本学位点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两部分组成。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及学业奖学金,还有若干专项(社会资助)奖学金,具体包括:校长励学奖学金、乌克力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笹川良一奖学金、光华奖学金、丸山奖学金、孝廉奖学金等。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等。

本学位点奖助学金的覆盖面达到100%,其中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占比10%;学业奖学金占比30%,专项(社会资助)奖学金占比15%;研究生助学津贴占比100%,助研和助管等“三助”津贴为1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文章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下一条:5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C) 2005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保留所有权
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  010021  E_mail:ndgs@imu.edu.cn  
  蒙ICP16002391号-1

研究生院 研究生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