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1.招生情况
本学位点生源充足,每年报考人数都在1300人以上,实际招生人数为150人左右,基本达到了优中择优;考生以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公务员为主。
表1 本学位点研究生报考情况统计表(2021年)
年度 |
报考数量 |
录取人数 |
录取比例 |
|
|
2021 |
1597 |
150 |
9% |
|
表2 2021级MPA学生生源结构
年级 |
党政机关 |
高等教育及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医疗卫生单位及其他 |
2021级 |
81 |
45 |
5 |
19 |
2.学位点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一是扩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生源范围;二是明确招生宣传对象,提高生源质量;三是把好MPA入学复试关,选拔优质学生。
(二)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本学位点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MPA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率先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政治学》等必修课入手,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MPA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目前有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一名,负责硕士和博士的日常管理,组织并指导研究生开展各类活动。MPA教育中心为每年级配备正、副2名班主任,配合学院党委和研究生辅导员组织的各项活动。由于MPA教育的非全日制在职学习的特点,学员在学校学习、生活时间不固定且比较短,学生党员们在各自的单位均有严谨的党组织生活。
(三)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教材建设情况】
1.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
本学位点共开设9门核心课程。其中,3学分的课程有《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2学分的课程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外国语》《政治学》《电子政务》《公共经济学》;1学分的课程有《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每门课程由2-3名高级职称教师组成授课小组,分段分时授课。
表3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职称) |
备注 |
总学分 |
公 共 必 修 课 |
外国语 |
32 |
2 |
1 |
李满亮 教授 段满福 教授 |
核心课 |
5 |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傅锁根 教授 王春风 副教授 |
核心课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4 |
杨腾原 副教授 刘成 博士 |
核心课 |
专 业 必 修 课 |
公共管理 |
48 |
3 |
1 |
任维德 教授 曹淑芹 教授 杨腾原 副教授 |
核心课 |
15 |
公共政策分析 |
48 |
3 |
2 |
金海和 教授 丛志杰 教授 张宇 副教授 |
核心课 |
社会研究方法 |
48 |
3 |
3 |
李沃源 副教授 隋洪鑫 副教授 阿拉腾 讲师 |
核心课 |
政治学 |
32 |
2 |
2 |
孙凯民 教授 李慧勇 副教授 张钦朋 副教授 |
核心课 |
公共经济学 |
32 |
2 |
2 |
王 坤 教授 乌 兰 教授 宋晓梅 教授 |
核心课 |
电子政务 |
32 |
2 |
3 |
郭景涛 副教授 宋向嵘 博士 |
核心课 |
2.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①培养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采取校内外师资、国内外师资和行业资深专家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每门核心课和必修课均由两名以上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②设置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全国MPA教指委发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生源特点,设置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③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由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三个方面构成的教学评价机制。
④执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和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和教学论文指导奖惩制度等。
3.教材建设情况
MPA教材是MPA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落实、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内蒙古大学MPA学位点,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全国MPA教指委相关规定,选用和编写教材。2020年开始《政治学》《组织行为学》2门课选用了“马工程”教材,2021年学位点自编出版了《民族地区公共管理案例》。
(四)导师指导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1.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
(1)导师的选聘
根据《内蒙古大学关于制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的指导意见》,学院制定了《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遴选办法》,从学术道德、学术经历、学术成果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对导师遴选进行严格甄选。
①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纵向科研项目经费五年累计达到10万元人民币;②近五年年均教学量不少于8学分;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其他同类级别项目不少于1项;
④发表与申请学科相关的CSSCI(CSCD)来源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2)导师培训
①对新聘任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由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岗前培训;②积极组织MPA研究生导师参加公共管理教指委举办的各类课程培训;③通过年轻导师和富有经验的资深导师以及资深公共管理者的学习交流,以“老”带“新”。
(3)导师考核
制定《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对导师职责履行、考核淘汰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要求导师不仅负责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还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举办专题讲座,编写研究生教材,指导和检查研究生课程学习、实习和科学研究情况,并参与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要求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职责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研究生院对研究生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抽查;对暂停和取消导师资格等情况进行明确规定。
2.行业导师选聘
学位点从2010年起推行研究生双导师制,聘任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资深公共管理者,作为MPA研究生论文的兼职导师,校外行业导师需参与MPA研究生论文的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充分体现MPA论文的实践属性,提高专业学位研究成果的社会服务能力。
2021年12月内蒙古大学明确了行业导师的遴选聘任办法,行业导师由院聘调整为校聘。学位点根据研究生院颁发的内蒙古大学关于制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的指导意见(修订版)》,重新组织了行业导师的申报工作,增选郝良玉、朱晓俊两位行业导师。
(五)实践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情况等】
1.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位点成立了“内蒙古大学案例教学与研发中心”,系统地进行案例的调研,撰写,编制和收集,并每年举办案例大赛,由教师指导,MPA学员组队参加,并评选优秀案例团队给予奖励和调研经费支持。
2.积极探寻校外实训合作,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初显成效。为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探索与校外相关单位实训合作。学位点与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局等政府机构合作建立了5个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在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也能在该基地寻求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等。
3.制度保证。坚持将实践教学作为MPA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权重不低于2学分。
4.实践教学支撑。重点(培育)学科:行政管理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科研平台:内蒙古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廉政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民族地区大数据研究中心。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教学案例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案例教学与研发中心。专业实践基地:林格尔新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保局教学科研基地、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局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建设管理局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教学科研基地。可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仪器设备、软件情况:包括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和交换机等23项。
(六)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1.学位点一直鼓励和资助MPA学生参加自治区内和全国性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
2.学位点始终坚持为MPA学生参加本学位点主办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创造条件,近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大环境影响,这项工作暂缓。
(七)论文质量
【体现本专业学位特点的学位论文类型(如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的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为加强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促进MPA教育内涵式发展,学位点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和关键环节监控思想,提出并实施如下举措。
1.开题
开题答辩通过方可进入下一个培养环节。在论文选题上,尽量减少学生自主选题,加大导师科研课题选题比率;在选题时间安排上,在第一学年就基本完成论文选题,确定了学位论文方向。
2.论文重复率
为加强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避免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我校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为TMLC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1)论文机检重复率低于20%,经导师确认学位论文核心内容不存在抄袭行为,方可进入送审和答辩环节。
(2)论文机检重复率高于20%低于35%者,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需再次修改并推迟至下一次申请。
(3)论文机检重复率高于35%低于50%者,则取消本次学位申请资格,原论文应做较大修改,一年后再次提交检测。
(4)论文机检重复率高于50%者,则取消本次学位申请资格。对有严重抄袭行为的研究生,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将其检测结果认真分析后,提出重新选题或永久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的建议,并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3.论文评审
从2021年起全部利用教育部平台实行校外专家双盲审。将论文校外评审结果与导师招生资格挂钩。
(1)论文评审中有1位专家的评审意见为“不合格”,则需再次修改并推迟半年重新申请。
(2)论文评审中有2位专家的评审意见为“不合格”,则需重新选题。
4.论文答辩
答辩未通过,需再次修改并推迟至下一次申请。
(八)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根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MPA教指委,2019)》、《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2021)》等相关文件要求,内蒙古大学MPA教育中心对MPA教育培养体系做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建设目标为: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保证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提高学院教师的参与性、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具体措施为:
1.落实课程负责人。按照课程方案组建课程组(每门课程至少2名任课教师,必修课3名任课教师)、确立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职责:安排课程组授课教师授课、出题、阅卷、成绩录入等;完成课程建设任务,负责完善课程大纲、课件、案例库、题库建设等;负责本课程的教学研究项目。
2.优化课程体系。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MPA现设两个专业方向;围绕专业方向重新调整了专业必修课,突出区域特色、服务于区域发展;根据教指委建议,新增《公共伦理》、《公文写作》两门课程。
3.建立论文开题、预答辩及毕业答辩淘汰机制。为提高MPA学位论文质量,本学位点从学员论文开题开始,实行一站式答辩淘汰机制。2021度共完成了2次学位论文答辩和2次论文开题答辩。分别为18级毕业答辩、往届延期毕业生答辩、19级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及19级学位论文二次开题答辩。
表4 2021年度答辩详情
答辩内容 |
答辩人数 |
答辩通过人数 |
答辩未通过人数 |
通过率 |
18级毕业答辩 |
108 |
93 |
15 |
86% |
往届延期毕业生答辩 |
53 |
37 |
16 |
69.8% |
19级开题答辩 |
147 |
101 |
46 |
68.7% |
19级二次开题答辩 |
59 |
56 |
3 |
95% |
(九)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1.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2.发挥MPA导师监管职责。
3.着力加强奖惩制度建设。利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毕业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检测重复率超过20%的论文不能进入答辩环节,要延期毕业,重新规范和完善论文写作。
(十)管理服务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本学位点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招生录取制度,把好学生培养“入口关”;建立MPA班主任制度,负责MPA学生学习和生活正常运转,协助学校及时维护其合法权益等;健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诉制度和课堂教学效果学员评价制度。
(十一)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建立情况,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情况,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1.就业率
MPA学生报考条件的相关规定决定了绝大多数学生考进MPA时均处于就业状态,近两年内就业率达到100%。
2.就业去向分析
MPA学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占比在77%以上。(见表4)
表5 本学位点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2021年)
年度 |
签约总 人数 |
就业单位类型 |
党政 机关 |
高等教育单位 |
中、初等教育单位 |
科研设计单位 |
医疗卫生单位 |
其他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三资企业 |
民营企业 |
其他 |
2021年 |
140 |
101 |
12 |
0 |
0 |
4 |
15 |
2 |
0 |
0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