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2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04-30  点击:[]

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简介】

1.研究方向一:能源催化与绿色材料化学

本方向主要围绕煤炭及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开展资源小分子(COCO2CH4H2H2O等)催化转化和非金属矿物材料(膨润土、高岭土、粉煤灰、元明粉等)绿色利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探索催化新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催化新技术在能源转化和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开发非金属矿材料的绿色化学利用技术。

2.研究方向二:稀土与过渡金属功能材料化学

本方向主要围绕稀土及过渡金属优势资源,开展稀土及过渡金属发光材料、稀土及过渡金属催化材料、稀土及过渡金属磁性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和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开发具有优异光、磁、催化等性能的稀土与过渡金属功能材料,探索其在光电器件、信息存储、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研究方向三:金属有机化学

本方向主要围绕煤炭与天然气下游有机化学品,开展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成键特点和反应性质研究,探索高效、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化学的新反应和新方法,为开发应用于新型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和特种功能的有机化学品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4.研究方向四:蒙药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本方向主要围绕蒙药等特色生物医药资源,利用化学、生物、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基于新型生物技术的药物设计、筛选、构效关系和递送等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药代和药理机制,筛选和开发新型药用化合物。

5.研究方向五:环境催化与生物分析化学

本方向主要针对地区优势资源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特色食品药品检测与质量安全问题,开展光、电催化材料设计及在环境污染物治理、有机反应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探索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建立生物、食品与药品分析检测新方法及质量安全控制新技术。

(二)师资队伍

截至20211231日,化学学位点拥有师资4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4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10人、36-4515人、46-5913人、60岁以上2人。已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团结进取、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其中,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引进科技杰出人才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5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人选7人。

各培养方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情况如下:

1)能源催化与绿色材料化学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

学术带头人为谷晓俊教授,现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Energy and Environment FocusMaterials Focus编委,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提出了光催化液相化学储氢材料甲酸和硼烷氨高效制氢的新方法。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目前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学术骨干苏海全教授,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化学学会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大学生化环学部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开发膨润土矿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产业转化;突破煤基合成气制异丁醇技术,实施了产业化中试。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目前承担6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经费2100余万元。

学术骨干王蕾教授,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杰出青年培育计划。提出了BiVO4 等光阳极材料利用等离子刻蚀引入空位缺陷、原位生长助催化剂提升光电催化效率和抗光腐蚀的新策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内蒙古大学为第一单位在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文3篇。目前主持4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经费389万元。

2)稀土与过渡金属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

学术带头人为刘志亮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化学会理事,学术期刊Current Smart Materials编委,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设计稀土与过渡金属功能配位聚合物,开发其在化学传感、药物控制释放、多模态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目前主持2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学术骨干张军教授,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发展了稀土无机能源催化材料精准控制合成方法,突破了稀土高性能纳米粉体新材料绿色产业化制备技术。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目前主持3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2项),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学术骨干褚海斌教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开发多种稀土无机催化材料,并成功用于生物质催化转化与能源小分子电催化,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目前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150余万元。

3)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

学术带头人为陈树峰教授,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发展了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杂环化合物高选择性合成方法。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主持2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150余万元。

    学术骨干张浩教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开展烯烃催化聚合、烯烃复分解催化

剂的设计和催化性能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目前主持4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经费138万元。

    学术骨干刘国都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开展手性膦配体设计合成及其实用高效不对称催化合成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6篇。目前主持7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经费508万元。

4)蒙药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

学术带头人为王建国教授,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Frontiers in Chemistry 客座助理编辑。开发多种高效固态发光材料,并将其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与癌症新型治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目前主持3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经费395万元。

学术骨干王春燕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发表学术论文10篇。目前主持3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2项),经费600余万元。

学术骨干胡日查教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开发和制备了CNS 靶向性核酸类药物载体,开展了蒙药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为基因治疗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07万元。

5)环境催化与生物分析化学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

学术带头人为董阿力德尔图教授,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康复器械与生物材料分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目前主持3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1项),经费121万元。

学术骨干张君教授,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开展太阳能电池与稀土光电化学机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目前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40万元。

学术骨干李静谊教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开展光催化和光降解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4项科研项目(含国家项目2项),经费65万元。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主要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著作及获奖情况】

近年来,通过学科方向的凝练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化学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快速提升,在煤、天然气、稀土、非金属矿藏、蒙药等富产能源和特色资源、相关优势和特色产业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自主创新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整体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处于国际水平,2020年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1%2021年,化学学位点承担国家及自治区重大、重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55项,经费总额3774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含面上项目5项),海外优秀青年人才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7项(含省部级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5项,杰出青年培育项目4项)。2021年在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论文4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1  2021年在研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类型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到帐经费(万元)

1

海外优秀青年人才项目

海外优秀青年人才项目

第十四批海外优秀青年人才项目

 

王春燕

201805-202104

30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稀土掺杂/修饰调控的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的催化增强效应与催化

21971129

张军

202001-202312

65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相变诱导法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CH4/CO2重整催化剂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21975137

苏海全

202001-202312

65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DNA模块热力学参数的精确表征及其在序列设计中的应用

21977059

王春燕

202001-202312

65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碳纳米管负载的铈基水滑石-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甘油氧化性能研究

21875125

褚海斌

201901-202212

65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基于凝胶多糖的多功能细胞支架的设计及其抗肿瘤免疫治 疗活性的研究

21875124

胡日查

201901-202212

65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α-amanitin类环肽毒素的高效全合成及其ADCs抗癌活性研究

22061032

刘国都

202101-202412

40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高分子N-卤胺改性黑磷抗菌水凝胶的构筑及原位再生研究

22062017

董阿力德尔图

202101-202412

40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过渡金属催化的含不饱和键的对芳基酚及吲哚化合物的串联去芳构螺环化反应研究

22061031

陈树峰

202101-202412

40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金属等离子体共振与助催化剂协同作用增强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21965024

王蕾

202001-202312

40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外泌体中亚磺酸化蛋白识别荧光探针构建及成像应用研究

21964014

赵文杰

202001-202312

39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理论研究表面氧化对金属碳化物(Fe5C2和α-MoC)表面电子结构性质

21962013

高瑞

202001-202312

40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新型双核稀土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含立体规整性苯乙烯共聚物合成中的应用

21861028

张浩

201901-202212

40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基于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节点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CO2吸附增强机制

21861029

白凤华

201901-202212

40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可见光响应型低/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构筑、电子结构调控及其在催化储氢材料放氢中的应用

21761025

谷晓俊

201801-202112

39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孔道内壁含有功能基团的多孔MOFs的构筑及其锂离子传导性能

21761023

刘志亮

201801-202112

38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硼掺杂锯齿状边缘稠环芳烃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2001135

王青

202101-202312

24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基于14-铑迁移机理开发新型不对称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

21901132

明佳林

202001-202212

25

19

内蒙古自

治区重大

科技专项

自治区重

点科技专

合成气制异丁醇核心技术研发及中试示范

 

苏海全

201901-202209

1920

20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关键技术

攻关项目

α-amanitin 类环肽毒素的高效全合成工艺及其ADCs 精准靶向抗癌药物研发

2020GG0134

刘国都

202007-202206

117

21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关键技术

攻关项目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廉价金属基催化剂高效转化二氧化碳关键技术研发

2021GG0195

谷晓俊

202107-202406

60

22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关键技术

攻关项目

肿瘤早期荧光介导光动力诊疗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GG0154

姜国玉

202101-202312

50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自然科学

基金重大

项目

煤矸石基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等离子体制备及其对一氧化碳加氢产物选择性的调控研究

2019ZD01

苏海全

201901-202112

50

24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关键技术

攻关项目

生鲜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2020GG0161

董阿力德尔图

202007-202312

50

25

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

创新人才团队

石墨(烯)基能源存储转化材料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

 

张军

201807-202206

50

26

准格尔旗

科技局

科技计划项目

高效低温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工艺开发

 

张浩

201911-202112

50

30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关键技术

攻关项目

聚乙烯醇特种纤维的研制与开发

 

张浩

202007-202206

42

31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杰出青年

培育基金

项目

1,3-丁二烯高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理论设计与开发

2021JQ02

高瑞

202101-202312

30

32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杰出青年

培育基金

项目

半导体光阳极抗光腐蚀保护层构筑及其机理研究

2020JQ01

王蕾

202001-202212

30

33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杰出青年

培育基金

项目

近红外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肿瘤诊疗研究

2020JQ02

王建国

202001-202212

30

34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杰出青年

培育基金

项目

聚维酮碘抗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淀粉环境下的温控抗菌行为研究

2019JQ03

董阿力德尔图

201901-202112

30

35

内蒙古自

治区人社厅

引进人才

基金项目

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研究

12000-13000603

刘国都

201901-202112

30

36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科技计划项目

煤化工浓盐水低温分盐关键技术开发

 

张浩

202001-202212

20

37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从一种崭新3D核心单元拓扑合成非平面芳烃分子群

2021MS02001

朝鲁门

202101-202312

10

38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用新型束流进行亚原子尺度分析的方法探究

2021MS02002

张君

202101-202312

10

39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直接构建苄位三氟甲基季碳中心结构化合物的研究

2021BS02002

郭硕

202101-202312

10

40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基于生物质碳源可控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CO2吸附性能研究

2020MS02002

雷艳秋

202001-202212

10

41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聚集诱导发光特性荧光分子的设计合成及致病菌鉴别、光动力抗菌研究

2020MS02004

姜国玉

202001-202212

10

42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用于内源性活性分子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活体成像的应用

2019BS02004

吴海霞

201901-202112

10

43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钯催化含炔键、联烯或异氰基的芳基苯酚去芳构螺环化反应研究

2019BS02005

吴新星

201901-202112

10

44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基于淀粉及植酸等生物质基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性研究

2019MS02007

范瑞兰

201901-202112

10

45

内蒙古自

治区科技厅

自然科学

基金

激活式荧光监控双效应介导快速灵敏释放体系构建及其调控活体血糖水平研究

2019MS02010

赵文杰

201901-202112

10


2. 2021年代表性学术论文

序号

论文标题

作者姓名

作者类型

发表期刊

发表年份及卷(期)数

1

Photo-driven oxygen vacancies extends charge carrier   lifetime for efficient solar water splitting

王蕾

通讯作者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 133 (32)

2

An ingenious strategy to integrate multiple   electrocatalytically active components within a well-aligned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 electrode for electrocatalysis

张军

通讯作者

ACS Catalysis

2021, 11 (7)

3

Pt-induced defects curing on BiVO4 photoanodes   for near-threshold charge separation

王蕾

通讯作者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11

4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hybrid Co(OH)2   nanowires for promoting long-term water splitting

王蕾

通讯作者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92

5

Spatial confinement and electron transfer moderating Mo-N   bond strength for superior ammonia decomposition catalysis

张军

通讯作者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94

6

Current advances in black phosphorus-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ancer therapy

董阿力德尔图

通讯作者

Advanced Science

2021, 5 (8)

7

Boost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via electronic   coupling of cerium phosphate with molybdenum phosphide nanobelts

张军

通讯作者

Small

2021, 17 (40)

8

Multi-elemental electronic coupling for enhanced hydrogen   generation

张军

通讯作者

Small

2021, 11 (17)

9

Engineering a black phosphorus-based magnetic nanosystem   armed with antibacterial N-halamine polymer for recyclable blood disinfection

董阿力德尔图

通讯作者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15

10

PdCoNi alloy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for highly active and durable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褚海斌

通讯作者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11

11

A bridging coordination of urea tailoring metal   hydroxides oxygen evolution catalysts promotes stable solar water splitting

王蕾

通讯作者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26

12

Boosting the stability on BiVO4 photoanodes:   in situ cocatalyst passiv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by functional fluorine   anions.

王蕾

通讯作者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1, 9(9)

13

Immobilization of Cu (II) via a graphene oxide-supported   strategy for antibacterial reutilization with long-term efficacy

董阿力德尔图

通讯作者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1, 2021 (410)

14

Tailoring the d-band center of N-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 with Co4N nanoparticles and single-atom Co for a superi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张军

通讯作者

 NPG Asia Materials

2021, 13 (1)

15

AIEgens for bacterial imaging and ablation

董阿力德尔图

通讯作者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21, 2021

16

Oxidized curdlan activates dendritic cells and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胡日查

通讯作者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1,264

17

Active sites and interfacial reducibility of CuxO/CeO2   catalysts induced by reducing media and O2/H2   activation

曾尚红

通讯作者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18

2D black phosphorus-based cytomembrane mimics with   stimuli-responsive antibacterial action inspired by endotoxin-associated   toxic behavior

董阿力德尔图

通讯作者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19

Gold nanoparticles on nanosheets derived from layered   rare-earth hydroxides for catalytic glycerol-to-lactic acid conversion

褚海斌

通讯作者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20

Tun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oP embedded in   N-doped porous carbon nanocubes Via Ru doping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薛辉

通讯作者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21

Effective enhancement of capacitive performance by the   facile exfoliation of bulk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into 2D-functionalized   nanosheets

康晓敏

通讯作者

Nanoscale

2021, 31

22

An easily available ratiometric aie probe for   peroxynitrite in vitro and in vivo imaging

姜国玉

第一作者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21,329

23

Eu3+ doped bismu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ultrahigh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and act as ratiometric turn-on   sensor for histidine detection

刘志亮

通讯作者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13361

24

On-site refreshing active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catalytic activity during

曾尚红

通讯作者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1, 546

25

A valuable strategy to improve ferroelectric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via metallic ion doping in the lattice nod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刘志亮

通讯作者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1, 57

26

Solvent assistance induced surface N-modification of PtCu   aerogels and thei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薛辉

通讯作者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1, 57

27

Copper-alloy catalyst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synergies

曾尚红

通讯作者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11 (17)

28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etrahydrofurans with chiral   tertiary allylic alcohols catalyzed by Ni/P-chiral ligand DI-BIDIME.

刘国都

通讯作者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11 (6)

29

Alkylamine-grafted organic semiconductors with   plasma-induced defects as electron promoters of CO-resistant pd-based   nanoparticles for efficiently light-driven on-demand H2 generation

谷晓俊

通讯作者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4 (1)

30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Oxygen Vacancy and Carbon   Interface Engineering in Hollow Cerium Oxide to Achieve Enhanced Oxygen   Reduction Performance

薛辉

通讯作者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4 (5)

31

A facile construction of bisheterocyclic methane   scaffolds through palladium-catalyzed domino cyclization

陈树峰

通讯作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1, 39 (10)

32

Employing one-step coupling cold plasma and thermal   polymerization approach to construct nitrogen defect-rich carbon nitrides   toward efficient visible-light-driven hydrogen generation

谷晓俊

通讯作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1, 46 (1)

33

Stable europ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naked-eye ultrasensitive detecting fluoroquinolones antibiotics

刘志亮

通讯作者

Inorganic Chemistry

2021, 60 (7)

34

Outstanding drug-loading/release capacity of hollow   fe-metal− organic framework-based microcapsules: a potential multifunctional drug-delivery   platform

刘志亮

通讯作者

Inorganic Chemistry

2021, 60 (3)

35

Palladium-catalyzed cascade allylative   dicarbofunctionalization of aryl phenol-tethered alkynes with allyl iodides:   synthesis of skipped dienes

陈树峰

通讯作者

Organic Letters

2021, 23

36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za-ovalene with six zigzag   edges

王青

通讯作者

Organic Letters

2021, 23

37

Fabrication of a “turn-on”-type enantioselective   fluorescence sensor via a modified achiral MOF: applications for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phenylalaninol enantiomers

刘志亮

通讯作者

Analyst

2021, 146 (3)

38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lithium-ion conductivity   of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by fabricating large pore volume hollow ZIF-8

刘志亮

通讯作者

Dalton Transactions

2021,50

39

Metal-organic framework-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for   synergetic chemo/chemodynamic therapy with targeted H2O2 self-supply

刘志亮

通讯作者

Dalton Transactions

2021,50

40

Palladium-catalyzed aryl-furanylation of alkenes:   synthesis of benzofuran-containing 3,3-disubstituted oxindoles

陈树峰

通讯作者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21, 86 (14)

41

Ni/antphos-catalyzed stereoselective asymmetric   intramolecular reductive coupling of N-1,6-alkynones.

刘国都

通讯作者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21, 86 (7)

42

An N-halamine/graphene oxide-functionalized electrospun   polymer membrane that inactivates bacteria on contact and by releasing active   chlorine

董阿力德尔图

通讯作者

Polymers

2021, 16 (13)

43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lithium ionic conductivity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via a 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strategy

刘志亮

通讯作者

Langmuir

2021, 37 (13)

44

Preparation of 2D WO3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imine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李静谊

通讯作者

Molecular Catalysis

2021, 503 (1)

45

Ultra-low background signaling cascade amplifiers for in vivo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hydroxyl radical production induced by testosterone

赵文杰

通讯作者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1,45 (34)

46

Modulating the ferroelectric performance by altering   halogen anions in the crystals of tetranuclear copper-clusters

刘志亮

通讯作者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1, 45(27)

 

Synthesis of PEGylated cationic curdlan derivatives with   enhanced biocompatibility

胡日查

通讯作者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polymer Edition

2021, 1 (1)

47

Regulation of microglia polarization via mannose   receptor-mediated delivery of siRNA by ligandfunctionalized DoGo LNP

胡日查

通讯作者

RSC Advances

2021, 11 (52)

48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microglia gene expression by   natural molecules in herbal medicine

胡日查

通讯作者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21, 2021

49

A Novel luminescent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 remarkable sensor for detecting aristolochic   acids in biological fluids

刘志亮

通讯作者

European Journal of In organic Chemistry

2021, 2021

50

The preparation of Ag/Pd/m-BiVO4 microsphere   photo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loading modes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李静谊

通讯作者

Catalysis Letters

2020, 150 (12)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情况】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包括稀土无机能源催化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化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精细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碳资源小分子催化转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在从事人才培养和科研过程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科研硬件条件起到了关键作用。学院拥有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波谱仪、显微拉曼成像系统、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众多高端大型仪器设备,为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保障,也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奠定了基础。

(五)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有关政策的通知》(内财教【2013974号)文件精神,为激发研究生勤奋学习、专心科研、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内蒙古大学及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定了完善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形成了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等多元化的研究生资助体系。2021年,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乌可力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丸山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162人次,计177.4万元;获国家助学金和学校特困补助302次,计276.5万元。其中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覆盖率达88%,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比例达32%,所有研究生助学金覆盖率达1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文章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上一条:3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下一条: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C) 2005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保留所有权
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  010021  E_mail:ndgs@imu.edu.cn  
  蒙ICP16002391号-1

研究生院 研究生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