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2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04-30  点击:[]

四、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为了提高生源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加强招生宣传,介绍学位点优势、特色和发展前景;2)实行推免生优先选择导师制,直接获得自治区奖学金,吸引推免生;3)实施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制度,提升生源质量;4)丰富奖助资金来源,提高研究生待遇。

2021年报考本学位点博士研究生共112人,录取63人,录取比例为59.25%。双一流院校生源录取比例为76.19%,其中本校生源39人,占61.90%。报考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434人,录取118人,录取比例为27.19%。双一流院校生源全部来自本校,共25人,占录取人数21.19%

(二)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切实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思政课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根据生物学不同专业特色和优势,结合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努力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良好局面。

建立以党政干部、团学干部、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现有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各1名,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

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和载体,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学习、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引领力。组织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动感科研人”趣味运动会丰富文体活动,增强了学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彰显了新时代年轻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0名研究生志愿者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当地居民普及布病和鼠疫相关知识;1名学生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服务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按学科方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现有党员 250 人,设7个党支部。支部强化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意识,提升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规范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严把质量关。2021年发展预备党员30名,23名预备党员转正,确定发展对象32名,100名学生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7名研究生担任本科生辅导员,服务学生的同时锻炼自己。

(三)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教材建设情况】

持续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分级分类课程体系。统一设置“细胞生物学进展(梁成光教授主讲)”“分子生物学进展(莫日根教授、李雪玲研究员主讲)”2门专业核心课;开设“高级生物化学”等 30余门选修课,包括“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等实验技能提升课程;结合本学科在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方面的研究优势,设立“动物胚胎工程”“生殖生物学”等特色课程。依托人才引育,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聘请“长江学者”“杰青”等高水平学者2名、“骏马计划”引进人才4名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5名(复旦大学)参与研究生课程讲授。

严格落实教材质量和教学内容审核机制,推广新形式教学方法,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根据习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及学校相关规定和细则,成立学院教材审读小组,审核使用《GENOMES 4》等外文教材。2021年获批建设校级精品示范课程“分子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2门,持续建设“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2门精品示范课程,《基因组学》获批校级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程。结合学科和地方产业特色,建立教学、科研、实践的互动机制。与金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校级联合培养基地5个,切实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

按照《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条例》,学校成立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组对各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本学位点成立由3名教授组成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组,通过文件和资料抽查、巡视、听课、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导师师德师风、研究生招生考试、课程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2021年,学院督导工作组听取了27门研究生课程,并反馈问题和建议。学位点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四)导师指导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按照《内蒙古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内大发[2020]29号文件)和《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及相关通知要求,结合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定期遴选研究生导师。要求导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主持一定级别的科研项目,又有充足的科研经费,而且还注重导师指导管理学生的能力。2021年遴选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博士研究生兼职导师8名,进一步充实了导师队伍。依照《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学校统一组织新聘导师培训,指导新聘导师掌握研究生培养规定、培养方法和导师职责等。学院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推行导师负责制下的集体指导。学位点发挥资深导师作用,做好传帮带,提升新聘导师的培养能力。根据《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条例》,通过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组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及导师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依据导师承担课题、在读研究生数量和培养质量,定期考核导师招生资格,对不符合要求的导师予以警示或停止招生,确保导师队伍健康发展。

(五)学术训练

【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及科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等】

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生物学学科特点,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开始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确保90%以上的研究生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全部研究生进入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平台从事科学研究,使得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与交流有了充分的经费保障。此外,还采取了“助教、助研”的研究生学术训练模式。助教是指研究生协助导师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等重要课程的教学工作。期间,通过参与教学,不仅强化了研究生对相关领域理论理解,还锻炼了讲解和组织能力;助研是通过参与导师或者指导小组的科研项目,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通过助研训练,锻炼研究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还可独立完成优秀研究生科研项目,获得科研训练。2021年共获批校级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48项,总经费24万元,资助率为41%,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15项,总经费7.5万元,资助率为8.5%

研究生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4篇,其中JCR一区论文6篇、二区论文21篇、三区论文16篇。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逐梦之旅”、“高教主赛道”中1个团队获得金奖,1个团队获得银奖,1个团队获得铜奖。在自治区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逐梦之旅”、“高教主赛道”中3个团队获得金奖,1个团队获得铜奖。在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逐梦之旅”、“高教主赛道”选拔赛中5个团队获得金奖,4个团队获得银奖,5个团队获得铜奖。

(六)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组织英国、德国等五个国家的专家申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1年获批“干细胞与动物遗传学科创新基地”(111引智基地)。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情况下,克服困难,61人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含线上)。首次派遣7名优秀研究生参加了复旦大学主办的“博士生论坛”。

(七)论文质量

【体现本学位点特点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办法》、《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规程》等相应规定,博士学位论文通过教育部平台进行双盲审查;硕士学位论文通过“教育部高校论文送审平台”和“凡科高校论文送审平台”进行盲审,硕博士论文评审均实行评审一票否决制。2021年送审博士学位论文28篇,通过27篇,通过率为96.43%2021年硕士论文送审82篇,通过率为100%。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年度硕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合格率均达到100%2021年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2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6篇。本年度自治区教育厅未组织评审自治区级优秀硕、博士论文。

(八)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严格执行《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理念,要求导师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依照《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条例》,学校成立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组对各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指派1名成员全程督导研究生论文答辩。本学位点成立由3名教授组成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组,通过多种方式对导师师德师风、研究生招生考试、毕业答辩等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外国语学位课考试和申请学位外国语实施细则》、《内蒙古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等制度,根据学位课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要求等评定分流淘汰或延期毕业。按照《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暂行办法》、《内蒙古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等文件要求,坚持实施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学位论文双盲审制度,对学术不端论文实行一票否决制。聘请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担任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严格把关论文答辩环节。2021年,根据相关规定退学淘汰2名博士,另有1名博士转为硕士毕业。

(九)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高度重视学生学风建设和学术诚信教育,严格落实《内蒙古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内蒙古大学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的规定》要求,对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等行为实行零容忍;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重新修订研究生申请学位要求等相关制度,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内蒙古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发挥导师示范引领作用;在每学期开学和期末时,通过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以及线上学习和线下集中培训等,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在研究生评奖评优过程中,严把学术道德关,倡导良好的学风,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2021年未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十)管理服务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学院不断完善以党政干部、团学干部、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现有专职研究生辅导员1名,兼职辅导员2名,依据内蒙古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办法(试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

依托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管理办法》《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管理办法》等完备的研究生奖助制度体系,学院制定一系列实施细则,确保各类奖助学金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发放,为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物质保障。学院制定《特殊困难补助发放办法(试行)》,重点资助发生重大疾病或重大事故学生(家庭),解除受困学生后顾之忧。针对在校研究生开展满意度调查情况,学生对科研和教学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对管理和服务工作还有一定改进诉求,下一步结合实际,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

(十一)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本年度毕业学术型研究生共108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83人;截止目前,博士就业15人,就业率60.0%,硕士就业57人,就业率68.6%

就业博士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的11人,占73.3%;在机关、事业单位的3人,占20%;在企业等其他单位的1人,占6.6%;共有15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或相近工作,占100%

就业硕士中,攻读博士学位16人,占28.1%;在高校、科研院所的4人,占7%;在机关、事业单位的24人,占42.1%,在企业等其他单位的13人,占22.8%;共有55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或相近工作,占96.5%

从与用人单位沟通反馈的信息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印象是良好的,具有加强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和开拓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文章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上一条:3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下一条: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C) 2005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保留所有权
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  010021  E_mail:ndgs@imu.edu.cn  
  蒙ICP16002391号-1

研究生院 研究生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