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2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04-30  点击:[]

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简介】

本学位点设置了四个培养方向,即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可持续生态学与草地生态学,具体分述如下。

1)植物生态学  以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为研究地域,探讨植物区系组成与演化,植被空间格局与动态,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植被响应,植物群落与物种谱系结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植被保护、利用与恢复等内容。蒙古高原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是全球独特的地理与景观单元之一,内蒙古大学在蒙古高原干旱与半干旱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生态学领域基础扎实,成果卓著,也是最具特色与优势的方向。近50年来,全面考察了我国北方地区、俄罗斯的贝加尔以南、蒙古国大部的植物区系与植被生态,系统研究了蒙古高原及相邻地区生态地理分异规律,探索了蒙古高原及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演化的古地理背景,揭示了草原与荒漠植被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提出了中国草原与荒漠植被分类与分区方案。

2)生态系统生态学  主要研究气候波动和变化以及不同人为干扰下草地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响应和各功能过程动态及其相互关系。重点研究

草地植物多样性和性状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草地植物个体与群体生理生态过程及其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等;草地土壤过程,包括土壤性状和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功能;草地水分平衡与物质(碳、氮、磷)循环;生态系统过程机理模型。将从草原光合与呼吸、水平衡和碳氮循环方面阐明生态系统对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的响应机理;通过实验与模型的耦合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水平的研究,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

3)可持续生态学  重点围绕现阶段内蒙古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等问题,如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矿产资源开发、城市扩张等,以可持续科学、生态学等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区域尺度为抓手,综合运用实地观测、系统模拟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新的科学范式下,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开展自然——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探讨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功能关系,以及人类活动胁迫下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响应机制,丰富可持续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草原牧区生态保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途径。

4)草地生态学  以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为对象,从不同生物组织水平探讨草地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草地植物生态适应、生理生态过程与机理,天然草原植物群落退化与恢复演替与驱动力,景观格局、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维持机制,草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天然与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管理,草地可持续发展等。草地生态学是内蒙古大学最具特色的、优势的学科方向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最早开展草原植物个体与群落的水分生理生态、种群格局等研究工作。通过长期定位研究,阐明了天然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演替过程、群落构建机制与驱动力;率先开展了天然草地改良与割草利用等相关理论探索与技术研发,揭示出人为设计与自我设计下退化草地恢复演替轨迹,提出草地合理利用途径与模式。

(二)师资队伍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主要师资队伍情况、导师队伍结构和总体规模】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构成情况分述如下:(1)植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为梁存柱教授,现任内蒙古生态学会秘书长、《植物生态学报》编委。该培养方向专任教师8人,具有高级职称者6人;(2)生态系统生态学方向带头人为李永宏教授,现任中国草学会理事、《Journal of Arid Land》副主编、《草业科学》编委。该培养方向专任教师9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人;(3)可持续生态学方向带头人为牛建明研究员,现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内蒙古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草地学报》编委。该培养方向专任教师1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7人;(4)草地生态学方向带头人为张庆教授,现任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草原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草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草地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草原与草业》编委。该培养方向专任教师8人,具有高级职称者7人。

本学位点拥有师资35名,其中,教授(含研究员)11人(31.4%),副教授14人(40.0%),讲师10人(28.6%);博士33人(94.3%),硕士2人(5.7%);40岁以下18人(51.4%),41-5012人(32.3%),51-60岁以及60岁以上延聘人员(1人)5人(14.3%)。

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专任教师中有22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者进修的经历。队伍中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内蒙古“草原英才”7人、内蒙古“321人才工程”人选2人以及入选其他人才计划3人。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主要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著作及获奖情况】

2021年度,本学位点主持承担的在研科研项目106项,包括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59项、其他19项。本年度新增项目38项,包括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17项、其他12项,经费合计4052.8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5篇,其中SCI收录51篇、CSCD收录34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荣获科技及学术奖励8人次。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情况】

支撑本学位点的平台包括生态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与自治区重点学科,以及内蒙古草地生态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草原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等,拥有的仪器设备1350台(套),其中大型仪器设备(价格50万元以上)113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达12000万元,实验室面积5500平方米。本年度新增仪器设备总值1680万元。

内蒙古大学支撑本学位点的图书资料丰富,全校印本文献364.88万册,拥有中、中外文数据库112个、电子图书76.5万种、全文电子期刊7.61万种。本学科及其与本学科相关的生命科学、地学等领域的中外文期刊非常全面,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五)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内蒙古大学奖助体系完备。本学位点奖学金种类包括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乌兰夫奖学金、乌可力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10余种,每年评选一次,凡取得我校正式学籍,已如期注册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均有资格申请。助学金发放对象为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和国家计划内定向的公费研究生。

为保证研究生奖学金公平、公正,学位点设立奖学金评审小组,集中负责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评选过程中,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的规定,通过学生申请,评审小组评审和公示获奖名单产生最终结果;评选时注重考察学生科研成果及创新能力,结合学校相关规定,制定年度实施细则;各班级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召开会议、QQ群、微信群、公示栏等途径,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评选办法、评审细则、名额分配、评选时间等面向所属各班级公开,各班级要面向本班全体学生公开,公开时间不得低于5天。

2021年,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人(覆盖率为2%),自治区奖学金2人(覆盖率为2%),学业奖学金33人(覆盖率为30%);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覆盖率为4.8%),自治区奖学金2人(覆盖率为4.8%),学业奖学金全覆盖。按有关规定,国家助学金除在职、休学研究生外为全覆盖。本年度有21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发放总金额203.9万元。

2021年,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3名,均为低保家庭、建档立卡家庭及单亲家庭等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硕士研究生3人,其覆盖率为新生总人数的1.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文章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上一条:3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下一条: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C) 2005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保留所有权
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  010021  E_mail:ndgs@imu.edu.cn  
  蒙ICP16002391号-1

研究生院 研究生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