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简介】
艺术理论(艺术美学)主要内容为艺术学经典理论研究、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艺术史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主要内容为研究艺术史上的现象、作品、艺术家和各种艺术关系,同时探索对当下艺术作品的精准批评,史论评结合,探索艺术生产的文化价值。
北方民族艺术专题研究(影视艺术研究)主要内容为,一方面,立足于电影史,探索影视艺术的原点问题。另一方面,以北方民族艺术为视域,探索影视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师资队伍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主要师资队伍情况、导师队伍结构和总体规模】
1、艺术理论(艺术美学)
本方向带头人为刘志中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文艺学、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学术骨干为董宏老师,博士、博士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在相关核心期刊期刊发表美学研究论文多篇;孙恒存老师,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在视觉文化、美学研究领域发表论文多篇。
2、艺术史论与批评(艺术批评)
本方向带头人为鄢冬副教授,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内蒙古文艺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民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在相关核心期刊发表文艺评论文章多篇。学术骨干为云韬老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萧乾文学馆馆长,在相关期刊发表文艺评论多篇。白文硕老师,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在相关期刊发表文化批评类文章多篇。
3、北方民族艺术专题研究(影视艺术研究)
本方向带头人为王苹副教授,电影学博士,一级创作,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作家,发表电影研究相关论文多篇,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多篇,在各大出版社出版著作多部。左少峰老师,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有北方民族艺术相关国家课题、论文。
导师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为70后和80后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主要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著作及获奖情况】
鄢冬,内蒙古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空间理论与文化记忆视域下内蒙古诗歌文化审美研究1907-2017”,2017年立项,2021年12月结项,经费2万元。
云韬,《新时期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内蒙古草原小说研究》(2015C29),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经费1.5万元,于2021年8月结项。
孙恒存,内蒙古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内蒙古网络文艺审美实践研究”,2016年立项,准备结项,经费1万元。
鄢冬,内蒙古文联2021年年度横向课题“2020年内蒙古文学报告”,经费2万元,2021年12月31日结项。
云韬,萧乾小说研究述评,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2021年12月,刘志中论文《书法是“线”的艺术吗》获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评奖三等奖。
2021年12月,王苹(安宁)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新人奖提名奖,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6月,王苹(安宁)荣获第三届三毛散文奖,新人奖,《迁徙记》(散文集),三毛散文奖组委会。
2021年3月,鄢冬组诗《想象白菜的几种方式》获内蒙古诗歌排行榜提名奖。
2021年12月,鄢冬报告文学《山楂妈妈的远方》获内蒙古幸福故事一等奖。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情况】
内蒙古作家创作研究基地,省级,对学生了解、研究内蒙古文艺提供有效的资料支撑、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萧乾文学馆,省级,馆内珍藏萧乾夫人捐赠的珍贵文献,利用萧乾的文化影响力,给学生搭建良好的资料库和交流平台。
中国北方民族文学研究中心,校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活动交流场地,对学生了解、研究北方民族文艺提供有效的资料支撑、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内蒙古大学文研班,校级,内蒙古大学文研班为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委托,我院连续举办十期,其中包含戏剧影视班,本学科点教师负责主要工作,为学生搭建与文学艺术家良好的沟通和学术交流平台。
创意写作中心,院级,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讲座,开展话剧展演、期刊编辑,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艺术实践机会。
青年文艺论坛,院级,主要由文艺学、艺术学理论、现当代文学三家合办,每个月邀请王廷信教授、王峰教授等相关领域专家授课,为艺术学理论硕士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五)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本学位点研究生将助体系制度建设比较健全,依照国家、自治区及内蒙古大学相关奖助文件执行,奖助水平较好。本年度奖学金覆盖面为研二2人,每人8000元,研一1人,每人800元,获奖比例为30%。助学金为每人每年8000元,研二4人,研一4人,获助学金比例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