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报考本学位点2021年度艺术学理论研究生人数为30人,录取4人,录取比例为13%。录取的四名同学中,省内2人,省外2人,地缘结构相对合理。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两人,显示本学科有较好的生源号召力。
为保证生源质量,本学科点一是利用学院网站及其他渠道推广专业品牌,二是严格制定相关参考书目及初试、复试相关试题,保证优中选优。
(二)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两门,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引导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完善研究生辅导员建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党建工作进展较好,研究生参与党建工作踊跃。
(三)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教材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核心课程有四门,分别是《艺术美学》《艺术史论专题研究》《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方民族艺术专题研究》。
1、《艺术美学》,授课教师刘志中教授。
2、《艺术史论专题研究》,授课教师为高明霞教授、郭培筠教授、殷福军副教授。
3、《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授课教师为鄢冬副教授。
4、《北方民族艺术专题研究》,授课教师为刘新和研究员、王鹏瑞教授。
学校配备研究生课程督导,不定期展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跟踪和建设性意见,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建立里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动态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
目前四门课都有相对稳定的参考教材体系。
(四)导师指导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本学科已聘用三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按照学校的要求及时参加培训,考核合格。
其中,王苹老师和鄢冬老师参加了2021年6月内蒙古大学举办的导师岗前培训会,参加了2021年12月内蒙古大学“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 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班并考核合格。
本学科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要求执行,执行状况较好。
(五)学术训练
【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及科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等】
本学科研究生定期召开读书会,并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听取讲座和会议,在发表论文、投稿参会方面较为踊跃。
学院为研究生学术交流提供组织保障、后勤保障和必要的经费支持。
(六)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研究生积极旁听国内外各线上、线下会议,其中,研究生郭锦蓉曾经在省级会议参会并做汇报。
(七)论文质量
【体现本学位点特点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本学位点暂无毕业生,因此不涉及此项内容。
(八)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本学科点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在研究生第四学期末将对学生论文进度、学习状态以及相关考核指标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进行分流淘汰。
(九)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本学科点研究生修读《学术规范与创新创业》课程,16学时,1学分。无学术不端行为。
(十)管理服务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我院配置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一名,学科点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三名,设置相关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完善研究生贫困建档,奖助惩罚体系等,健全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机制,在校研究生满意度较高。
(十一)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本学科点暂无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