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限300字】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具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学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及本领域学术发展态势,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运用,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体健康,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事业心,能够从事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管理工作,适应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战略的需要。
(二)学位标准
【符合本学位点特点,与本校办学定位及特色相一致的学位授予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总学分和各类别课程学分要求:
总学分≥32分
公共学位课须修3门:7分
专业学位课须修4门:12分
公共选修课 须修1门:1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须修6门:12分
论文环节:
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所有课程学分后,即进入论文工作环节,完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必修环节任务。
开题
艺术学理论学术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本领域有关原著文献20本,外文文献3本,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硕士研究生在第3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由学位点组织,由若干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副教授参加。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艺术学理论学术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4学期末进行。
学术活动
研究生学习期间须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其中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2次,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实践环节
通过参与研究课题、教学实习和撰写论文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1.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集体研究的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实习。要求能够承担部分教学工作。三年内至少有一两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前准备,撰写授课讲义。教学实习以研究生兼任助教的方式进行。
3.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追踪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向。所写论文可经导师推荐,积极争取发表。
学位论文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必须符合本学科的专业研究方向,且经过导师审核同意。必须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2.能够有计划地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该研究或选题的学术研究状况和动态。
3.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应该在论文答辩前一年左右进行,内容包括选题论证、内容提要和大纲细目、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选题研究提要、参考书目文献等。开题报告一般在学位点范围内进行。
4.研究生应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撰写并完成学位论文:论文要求反映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并且能够从中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结论,引出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观点;论文要求基本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立论有据,内容丰富,行文流畅,在研究角度、研究思路、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资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5.论文格式与形式必须包括:题目、作者、目录、摘要(中、外文)、关键词、导论(前言)、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6.论文自始至终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达到本学科硕士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7.论文排版、打印、装订按照学校学院有关要求执行。
个人培养计划
1. 个人培养计划是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和毕业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个人培养计划一旦确定,就应严格遵守。在实施培养计划过程中,如果确有特殊原因而提出修改者,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院系主管负责人签字后报研究生院同意,方可进行修改。
2. 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学期安排、学习与研究进度、论文开题时间、写作时间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