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3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04-30  点击:[]

四、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2021年学位点研究生招生情况表

招生年份

报考数量

录取人数

一志愿录取/占比%

调剂/占比%

生源结构

2021

59

29

7/24.14%

22/75.86%

双一流高校8人,占比27.6%

一本高校24人,占比82.8%

学位点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宣传我院研究生招生政策,一方面重点做好引导本校学生报考本学位点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学位点研究方向和特色优势介绍的宣传,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尤其是吸引本校生源。

(二)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首位,学位点开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公共学位课、《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公共选修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大国工匠的科学精神。学位点设一名专职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一名兼职辅导员和一名辅导员助管。

学位点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关于推进“三全育人”的实施方案》。按专业设立了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被确定为2021年度内蒙古大学“最强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严格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坚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制度。2021年度,举办了研究生党支部夜校学习班,广大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显著增强。

(三)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教材建设情况】

1.开设的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授课教师

随机信号分析

学位课

4学分

程晓东副教授

信息论与编码

学位课

4学分

李全虎教授

现代信号处理

学位课

4学分

王志慧教授

数字通信

学位课

3学分

魏永峰副教授

矩阵理论与方法

学位课

3学分

郑志强副教授

2.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1)加强课程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结构,重视教学与科研并举、科研带动教学,同时提升课程思政实效,不断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教学组织上,采用“学++创新实践体验”模式,通过互动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切实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仿真教学及网络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模式。

5)教授委员会负责对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全过程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教师、学生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教授委员会,并督促整改。

3.教材建设情况

研究生课程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选用教材与本学科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匹配,注重学术性与前沿性,突出对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位点教师也积极编著相关教材用于辅助研究生学习,2021年度,共编著17部教材或专著。

(四)导师指导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1.导师遴选工作按照《内蒙古大学关于制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的指导意见(修订版)》(内大发〔202030号)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制定的硕导遴选办法细则执行。

2.2021年度学校举办了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前培训会、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学院举办了全体导师师德师风与学术道德和规范研讨会等加强对导师的指导培训。

3.学校印发了《内蒙古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接受学校和学院两级考核。

(五)学术训练

【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及科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等】

研究生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参与导师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研究项目,并定期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与高水平学术讲座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同时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内蒙古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2021年获批4项,资助经费2万元。学位点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和其他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2020-2021年获得“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国家、省部级奖19项。

学院制定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草原雄鹰”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文件作为制度保障,为参加竞赛的学生提供报名费,研究生院资助入选国家级决赛的研究生差旅费等支出。对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知名比赛,研究生不仅资助学生差旅等支出,还为学生参赛提供相关指导。

(六)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2021年度,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72人次,受疫情影响,现场参会5人次,其余会议在线上进行交流,其中参与的境外召开的国际会议28人次。

(七)论文质量

【体现本学位点特点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严格执行学校《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暂行办法》、《内蒙古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和学院制定的有关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和评阅、送审制度。学位点学位论文全部要求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区外高校双盲评审。2021年度,学位点送审学位论文24篇全部通过双盲评审,评阅分数平均82.5

(八)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学位点按照《内蒙古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内蒙古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要求》等质量文件要求,加强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教育,严格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研究、论文撰写与文章发表、学术水平与学术规范性等质量标准。对招生录取、课程考试、学术研究、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等培养过程都有记录和档案留存,对其中任一环节的违纪违规现象实行一票否决。对研究生中期阶段课程学习后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综合考核,对不适宜继续攻读的按照相关规定应予淘汰。

(九)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学位点始终坚持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把人才培养的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制定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草原雄鹰”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制度文件。通过年度导师工作会议、讲座、新聘导师座谈会、分享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并及时通报全国违反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案例等形式强化导师遵守科学道德及学术规范的教育。同时将奖助学金评选与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挂钩,促使研究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优良的研究生学风标准趋于一致。学位点没有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十)管理服务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学位点配备了研究生教学专职管理教师1名,研究生辅导员1名和辅导员助理1名。出台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研究生实验室、宿舍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建立了有效的研究生权益保障问题反馈渠道。学位点每年开展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2021年调查结果表明75%以上学生对学习、管理等是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

(十一)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毕业时间

毕业生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升学人数

升学率%

2021

24

18

75

6

25

2.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202124名毕业生中,本地就业人数为26.09%,区外就业为73.91%;企业就业为78.26%、公务员就业为6.67%,其他就业15.07%;升学为25%

3.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学院开展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满意度的网上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整体满意度较高,体现出社会对我院人才培养的充分认可。

学位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排名

学院

就业率指数

薪酬指数

专业对口度指数

就业现状满意度指数

职业发展前景看好度指数

就业竞争力指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00.00%

100.00%

85.12%

94.53%

86.95%

93.32%

学位点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满意度

学院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满意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6.83%

68.29%

4.88%

0.00%

95.1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文章内容导航: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上一条:4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下一条:2内蒙古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C) 2005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保留所有权
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邮编:  010021  E_mail:ndgs@imu.edu.cn  
  蒙ICP16002391号-1

研究生院 研究生招生办